人物丨刘怡:甘代苍生筹国计,不为陶猗负杏林-中央财经校友总会
校友总会 中央财经大学教育基金会

中财文苑

网站首页  >  母校情怀  >  中财文苑  >  正文

人物丨刘怡:甘代苍生筹国计,不为陶猗负杏林

时间:2018-03-19 来源: 作者: 编辑:潘晓翀(合作发展) 点击:

编者按
 

  正在召开的2018两会上,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国家政策,尤其是财政政策的施行切关国计民生。然而在政策的背后,默默发挥光和热的学者往往是少有人关注的,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怡就是其中的一位。


 

  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经济学硕士、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五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国家税务总局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刘怡用她不间断的学术实践书写着“经邦济世”的深沉愿景。

刘怡教授


 

临近期末的一次财政学课程上。


 

  讲台上,学生们正依次汇报成果。此前,他们各自选择了一项公共工程,通过分析成本效益,判断投在这工程上的公共预算到底花得值不值。


 

  紧挨着讲台坐着的便是任课的刘怡老师。她专注地听着汇报,不时提出问题,课堂中充满紧张而活跃的学术论辩气氛。每当有一位同学上台进行自我介绍,她便会举起手机为他拍照,在纸上认真地记下他的名字。

 

  老师的短发带点花白,从左侧分开别到右耳后,两侧头发直直垂落、整整齐齐,叫人看了莫名腾起敬畏之心。
 

  在之前的课上,老师预告了这节课将会请来当年北京地铁四号线项目的总负责人,为大家讲讲当年的决策过程。台下,几位已经发言完毕的同学期待地窃窃私语着——已经有好几组同学都选择分析地铁四号线,还得出了迥异的结果,

不过,同学们没打算轻易被这位项目负责人说服。经历了一个学期,他们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之一,就是看似合理的并不必然实际合理,永远不能放弃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在刘怡老师的课堂上耳濡目染而来的。
 


 


 

国 计


 

  学经济的人很容易给人以市侩的印象,似乎他们研究的就是如何发财致富。事实上,他们中的多数人始终怀抱着“经邦济世”的愿望。财政学系,则可谓“经邦济世”愿望体现最充分之处:怎样安排财政收入和支出更有效率,如何征税,如何制定预算——学者案头的每一个课题都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


 

  刘怡尤其注重公平。她在课堂上反复讲、在会议中反复提各种改革意见,就是为了让税收制度更加合理,更能体现谁付费、谁受益的原则。


 

  例如,她坚持倡导增值税归消费地,而不是归生产地。她认为像腾讯、阿里巴巴、京东和滴滴这样的公司,其实是散布在全国各地的用户在创造价值,而注册地的政府却因此得到更多的税收。刘怡举例说,真正为打车软件做贡献的是全国400多个城市的乘客,但这些乘客所在的地区都没能从出行所产生的费用当中得到匹配的税收,却要为乘客的出行提供道路,这不合理。


 

  每每论证到激动处,刘怡便会不自觉地声调提高,语速变慢,每一个字都吐得铿锵有力,还会用诸如“是吗”、“对吗”等字眼反复追问,听者不由点头称是,深深折服。


 

  在刘怡的课堂上,类似的讨论其实还有很多。刘怡会带领大家研究刚制定的预算方案是否合理,讲述地方政府盲目投资的负面案例,解释“财政幻觉”如何使人们对公共事务缺乏关心。她在课堂上训练同学们分析公共项目的成本和收益,不只因为这是财政学系必备的专业技能,更是希望借此深刻地改变同学们观察现实的方式,让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真切,领悟到做选择要依据理性,而不是在社会风气面前随波逐流。

  刘怡认为,唯有树立起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设身处地站在全局角度思考,才能意识到更多现实中的问题。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来看,可能会比决策者看得更清楚。但是,不真正做决策,就不会了解社会转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困难,就不能了解现实当中是什么原因导致一些不合理现象的出现。


 

  其实如何会不知道“现实当中的原因”,只是真理不值得为此妥协。何必因为一时一地解决不了的困难,就放弃全部未来的希望?


 

  “你肯定觉得有责任,把这些东西讲出来。”谈话中刘怡反复提到,“你肯定有这个责任”。其实世间又有几人,无论他们在何种岗位,都能不假思索地对自己说“你肯定有这个责任”呢?

2017年9月27日刘怡老师参加国务院营改增工作座谈会

 

杏 林

  笔者在与刘怡老师商定访谈时间时,颇费了一番周折。来来回回联系十几次,终于定下时间,期间老师说过不下十几次“谢谢”。繁中拨冗接受采访,本应是记者对老师表示感谢。然而刘怡的谦逊、温和,对学生的体恤,体现在了其待人接物的方方面面。

 

  深入社会,融于自然。刘怡格外重视社会实践在学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她认真回忆了上一个寒假安排学生去湖南的一个乡镇实习的经历。


 

  “只有在实践中他们才能看到,作为地方官员,要想让老百姓满意是挺不容易的,需要挨家挨户去走访。只有这样的经历才能让学生对现实有更多的把握。”刘怡对学生的期待是多面的。她认为,学生不应该轻易向现实妥协,但也不应该坐而论道、师心自用;他们应当有理论的勇气,以及实践的智慧。


 

  财政学系最负盛名的实践项目,是刘怡老师和袁诚老师共同发起的“财童计划”。“财童计划”每年暑假从经济学院招募志愿者,为山区儿童提供包括经济学启蒙在内的各种支教课程,并开展扶贫调研。刘怡解释说,发起这样一个支教活动,其实是有“私心”的——希望学生在大学里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而是真正的道理,过上幸福的生活——


 

  “我一直跟学生讲,你所有帮别人的过程都是在帮自己。在这个过程当中,你的能力是实实在在地提升的。比如讲课,不是你一去他们就会乖乖地觉得你讲得好。在这个过程中,你还收获了友谊和感动。而且还有境界的升华,你会知道,让你幸福的不只是金钱。”


 

  “我很想传递给学生:人的一生会面临各种选择,重要的是在选择以后,不要那么摇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因为人永远不可能兼顾所有的好,所以要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教书多年来,刘怡能叫得出历届财政学系每一位学生的名字。办公室里摆着一幅刘怡的漫画,这是一位2010级的学生为老师画的,作为她30年教龄纪念册的封面。画中刘怡诚恳的笑容特别传神,线条细腻,设色柔和,使整个办公室洋溢着温暖的气息,令人不禁心生羡慕。在这样一间办公室里,我们很容易理解“付出”、“不摇摆”、“幸福”这些词汇的含义。

学生送给刘怡老师的礼物


 

  刘怡希望教给学生的道理不仅来自书本,更来自社会实践。她几次提到自己“比较随性”。不是别人觉得好的,自己就一定要去做。乃至研究题目的选择,也要看是不是符合自己专长。刘怡说,人应当有自己的判断标准,靠自己的理性做决定——这也是她努力向学生说明的。


 

  想清楚什么会真正为自己带来快乐,做决策时就会更理性,更不容易迷失,更加接近幸福。


 

  曾经有学生回忆起夏日与刘怡老师的一次相遇。在燕南食堂外的花架下,老师毫无架子地蹲在地上吃饭。食堂里人多闷热,坐在花架下吃饭的人不少,蹲着的倒只有一个。吃完了饭老师就脚步轻松地走开了。


 

  刘怡热爱摄影,尤其爱用镜头捕捉自然的一草一木。繁忙的案头工作之余,她还开了一个公众号“图说燕园”,记录身边的每一帧触动。


 

刘怡老师拍摄的燕园风景


 

苍 生

  你可以在哪里找到刘怡?


 

  在中南海的会议桌前?在北京大学的课堂上?在燕南园的花朵下?不,不止这些。在莽莽群山之中有她,在逼仄的安置房中有她。她在听,她在看,她在用脚步丈量出中国社会最真实的图景。


 

  她与你争论时可能寸步不让,却会对家里的装修工人、小时工“特别心疼”,因为真心体恤他们谋生的不易。刘怡常为他们买西瓜、买烟,正是“觉得人跟人的交往都是缘分,我会特别珍惜”。


 

  刘怡家里以前的小时工辞职住到昌平,刘怡一直说要去看望她,真的到了她家时,把那位阿姨吓了一跳。阿姨的儿子在一家小餐馆打工,刘怡一直关注他的工作情况,常问有没有困难,需不需要帮助,并要为他联系专业培训,系统地学习餐饮服务与经营业务,能有更好的发展。


 

  刘怡也曾对家里之前装修的工长说过,要是有能帮上忙的就尽管讲。后来,在女儿高中毕业“考得太烂”想要放弃升学,工长苦口婆心却依然说服不了女儿之时,就想到了向刘怡求助。刘怡找到熟人,讨论工长女儿的分数能上什么样的学校,还加了他女儿的微信,详细了解其兴趣爱好,每天都去鼓励她:“上学和不上学是有巨大区别的,我们一定要去上学。”最后,终于说服她报了一所大专的电子商务专业。


 

  常年在基层行走,也给了刘怡更广泛的视野。谈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外地人留在北京,即使他们在老家有更宽敞的房屋、生活也更有尊严,刘怡解释说:“只有完全融入他们,你才能够真正去领会他们的喜怒哀乐。”她曾同出租车司机交谈,听到他在北京除了一张床什么都没有,但拉活一个月可以挣一万块钱,他所有的满足,都来自于把钱汇回家,哪怕自己不能回家。


 

  “去扶贫的时候也有类似的问题,我们的所有判断是基于自己的认知,而他们在意的可能和你不一样。并不是你认为他们应该怎么样,而在于他们自己。”

 

刘怡老师和学生

 

  同刘怡交谈,你会感到时而上天,时而入地,时而放眼江山、高屋建瓴,时而置身闾巷、体察入微。在这间不大的办公室里,激荡的是天下之事。


 

  其实老师只是老师,没人命令她“你肯定有这个责任讲出来”,也没人要求她抽出很多时间和学生在一起,没人禁止她发挥才干去赚大钱,也没人将帮助底层劳动者划进她的职责范围。


 

  但老师终究是老师,老师并没有多想,就将“天下”装进心中,扛在肩上。办公室里的那幅漫画上题着字,“仰,无愧于满天星空;俯,不怍于万家灯火”,送给的是“亲爱敬爱慈爱可爱的刘怡老师”,可以说是很恰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