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说青语】走进自媒体 保留“小心眼”
随着新时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自媒体已悄然深入大众生活。轻触手机屏,指尖滑动功能即开,人们就开始与自媒体亲密接触了,它为大众提供丰富的信息和资讯。百度新闻、天天快报、今日头条、UC浏览器,新浪微博这些APP是智能手机里的必备工具,同时也成为了众多学生“熬夜”的缘由。处身网络大时代,广告信息无孔不入,自媒体保险广告也并在此列。然广告真真假假,有蛋糕也有陷阱,其信用度也有待广大群众谨慎评估。
自媒体骗局呈多样化,表现方式层出不穷。 “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针对保险自媒体乱象,亦可戏称道“不是网上的坏人多,而是坏人学会了上网”。一部分自媒体保险代理人诱导投保人进行简易投保,然隐瞒信息,使投保人在无形之中蒙受巨大损失,其中也存在自媒体保险代理人自编虚假消息忽悠消费者的情况,或泄露投保人隐私,恶意宣传,或涉嫌无证经营,打着保险销售的名义行损害消费者利益之实。
面对纷杂的社会问题和使用现状,对群体较为活跃和庞大的大学生而言,在与欺诈性自媒体保持适当距离的同时,应当先学会主动了解问题的源头和起因,类似于保险这类复杂的产品,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愿意通过网络、通过自媒体来投保呢?随着网络的逐渐流行和适用,网上投保显得更加方便快捷,拥有更高文化水平、更强的学习能力的投保人更希望通过网络和自己的判断寻找到一位真正的保险代理人,从而避免线下代理人的误导。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天然具有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功能,海量的信息、不同观点在互联网世界激烈碰撞,为人们理性客观思考某一个问题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的素材和参照。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些消费者似乎机智地躲过了线下的坑,却在线上载了跟头。
作为大学生快捷软件的受众群体,应当懂得自我判断和理性投保,在满足必要的投保需求的前提下,明辨真伪,确保源头是否正规和有所保障,避免盲从和随性选择,对自己的每一个决定负责,反之则可能落入漩涡式的骗局中。面对花式广告,不停留于极具诱惑力的利润和过度好评反馈,有自己的判断,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消费者应当理性面对广告,不盲目投保,学会理性分析信息,达到理性消费、成功投保的目的。
转眼而观自媒体,除了具有风险性的线上投保,还有很多的程式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被各色虚假广告铺盖着,有人习惯性选择忽视,也有不少人抵挡不住好奇心,跃跃欲试。大学生,是一个极易受到蒙骗的群体,与社会处于半接触状态,似懂非懂的社会规则,更容易被一些打着“高收益,低风险”的自媒体销售所误导,唯吃到了苦头,方猛然觉醒。保持自己的正确认知,遇到无法抉择之事,及时与家长或老师沟通,拒绝铤而走险,判断是非,做到自身的不断完善和提升。
走过最长的路是黑心的自媒体保险代理人的套路。无端的欺诈行为,诚然是行业当中每一个有良知之人都应该唾弃的行为,然而转眼放宽,如果仅将目光对准保险自媒体,或许并不能够较准确地解决问题,而是需从行业整体着眼。双方齐头并进,才能够营造更加洁净、高效的自媒体平台,让美好发展变得更加贴近现实。
自媒体承便捷、发展之力量,良好的运营者必然从中起着带头引领的作用,而作为广大使用参与者中的一员,应当学会良好地参与和应用,将自媒体当作提升自我、发展社会的良好媒介,面对带有欺诈性色彩的推送,保持自我理想的判断,适可而行,共营向善美好的发展氛围。
转载来源:中国大学生在线